7月,燕京理工学院“情系平武十五载,红燕平康谱新篇”暑期支农支教实践团再次登上开往四川平武的列车,再续燕理平武十五载的深厚情谊。在为期18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走入乡村、深入基层,围绕支教扶智、红色寻访、助农兴农、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用责任书写青年担当,用奋斗谱写青春乐章,在火热青春中放飞人生理想,把成长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爱心支教,勇当筑梦未来行动者
实践团成员们与孩子们的上课日常
“老师,你看我写得对不对,这幅画的配色好不好?”“用彩纸剪出的小兔子真是活灵活现”“原来汉字还有这么多讲究……”一声声呼唤让承担剪纸、书法课教学任务的阴嘉诚应接不暇。“来这之前,我和其他实践队员认真调研了平通羌族乡中心小学的课程设置,通过综合考量,在支教中增加了手工、书法、国画、剪纸、声乐等兴趣课程,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丰富了整个支教环节的课程内容。”燕京理工学院实践队员各展所长,揉捏剪搓粘,妙手生花体验手工乐趣。皴擦点染勾,纸墨笔砚感悟国画精髓。书法课上,实践团成员阴嘉诚从汉字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深情讲述,到汉字笔画书写要领的解析,沿着“听、看、学、练、评、改”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感悟中华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文化与实践相融,音乐与美术共鸣,优秀文化的传承,艺术之美的展现对平通羌族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实践团成员们模拟课堂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挑灯夜战成了实践队员的“家常便饭”。“哪个小朋友可以回答这道题呢?”“老师,我来回答!”这样的模拟课堂在学校会议室内一次次呈现。制作精美的课件、条理清晰的教学逻辑、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合的教学方式、高质量课程的打磨在队员们的交流研讨中越探越明。
调研走访,争做青春助农实干家
曙光在田埂上跳跃,希望于乡野中升腾。燕京理工学院实践团先后实地调研走访了多家平武助农基地。在平武县康昕生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与实践队员深入探讨大山老槽蜜等特色农产品的创新销路及后续发展方向,寻求线上线下齐作用,电商与直播相结合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助力真材实料的好产品走出大山。
康昕生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大山老槽蜜
“我们这产的桃子皮薄肉厚、汁多饱满、又脆又甜。”平武县“中华寿桃”扶贫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在百亩桃林中同实践队员一同走访调研。“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平武县的寿桃产业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链,将生态有机作为推广标签,坚持农业精品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助农增收。
实践团成员们参观茶厂
悠悠古韵,千年茶香。平武作为茶马古道途径地之一,虽不见往昔清亮的马铃声回荡深谷,但今日茶叶贸易依旧联结千里,绵延不绝。实践队员在绿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园区中详细了解了茶叶的生产和历史知识,品尝了园区特色茶品——九寨青丝和中华红。实践队员也将加大平武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助力特色茶品走出大山。
走访慰问,善做温暖力量传递者
“我家住在山这边,正好学校在山那边,上学的路程是一天中是最耗时间的。但是现在走习惯了,我觉得锻炼身体,也挺好。”小男孩红红的脸上挂满朴实真挚的笑容。
实践团成员们爬山去山上孩子家中
实践团成员们为山上的孩子送去温暖
“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家中还有年迈的奶奶要照顾,放学后我就帮着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去地里帮忙。但我们相信,一定会用勤劳的双手走向幸福的彼岸。”山区里的孩子,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条件的艰苦,始终用乐观坚韧的品质感染周围的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学习这种宝贵品质,勇担时代重任,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寻访,敢为百年变迁见证者
实践队员翻越山路来到红军先烈革命遗址,瞻仰英雄事迹。一幅幅石刻画记载着一段难以忘却的峥嵘岁月,再现了红军战士坚强刚毅、百折不挠的英勇事迹。“1935年4月30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在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圣庙,建立了平南县苏维埃政府,那时我们的老百姓非常拥护红军……”刘子清老人详细讲解红军在平武的历史,实践队员用心聆听,真切感悟先辈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怀。
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学习红色历史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将红色血脉赓续传承下去。实践团以“红色研学”为实践方向,结合平武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拓展红色文化载体。
书法展的成果汇报展出
实践团成员们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十五年来,燕京理工学院始终践行支农支教的承诺,莘莘学子深入基层、真研实干,奉献微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热爱和坚守点亮青春梦想。